进入话剧圈后,他更加拼命,连台词本都能翻烂,别人午休时他还在加练,终于凭借这股狠劲儿捧回了文化部梅花奖。刚出道时,他争抢《永不瞑目》里的小混混角色,凭借一股子社会气让观众记住了这张“不像好人”的脸。
《征服》播出后,刘华强拿西瓜刀敲打人脑袋的场景,彻底给他打上了“黑帮专业户”的标签。谁曾想,这张反派脸居然在《潜伏》中化身为文质彬彬的余则成,凭借一个眼神,将狠戾转化为隐忍,豆瓣评分也因此直冲9.4,彻底封神。
孙红雷的演技到底有多厉害?观众一看到他叼着烟,眼睛一眯,脑中自动播放出“这瓜保熟吗”的台词。他演得太像,反而给自己贴上了标签。即便是在扫黑剧中,他扮演的大哥令人叫好;在都市剧中,他扮演的父亲也总能引来弹幕“别装了,快去砍人”。
就连他自己都调侃,现如今导演找他,开口就是黑帮大佬、卧底硬汉,剧本一堆堆堆成山。同行黄渤尝试转型导演,演喜剧也被骂油腻,孙红雷这张反派脸,想要撕掉标签,几乎比登天还难。
在《极限挑战》节目中,他抢金条、耍赖的“颜王”人设火遍全网,但观众却越来越难相信他是《潜伏》中那个隐忍的余则成。甚至有导演私下抱怨,现在找孙红雷演戏,投资方首先问的就是,观众会不会笑场。
《征服》中的经典镜头,B站的弹幕一片欢腾:“哈哈哈,刘华强来抢金条了!”观众看他演戏,总觉得下一秒他会从兜里掏出任务卡,喊一声:“极限挑战,这就是命。”
影视行业的寒冬里,资本紧紧抱着流量明星不放:20岁的偶像歌手念台词都能拿到S级项目,40岁实力派演员却只能等着演些油腻大叔或“爹味总裁”的边角料。
像孙红雷这种中年演员,更是尴尬。演偶像剧被嫌老,演正剧又被嫌江湖气太重。就连他早年在话剧圈的成绩,如今也被流量明星挤得无法立足。有制片人甚至觉得,找他演戏还不如找个小鲜肉,至少粉丝能刷数据。
最近两年,孙红雷的社交媒体风格发生了变化,从墨镜黑帮大佬变成了穿拖鞋逛市场的普通哈尔滨大叔。他分享女儿画的涂鸦,或拍妻子在厨房炖酸菜的背影。网友在中央大街偶遇他牵着女儿买冰棍,他裤腰上别着钥匙串,看起来与普通东北大叔没有两样。
面对外界对过气明星的调侃,孙红雷倒显得很坦然,坦言现在陪女儿背古诗比背台词要难得多,但这份工作比拍完戏要艰难得多。
这几年,孙红雷几乎没有接新戏,他的工作室微博经常转发他排练话剧的照片和剧本围读的花絮。知情人士透露,孙红雷近几年一直泡在编剧工作室里,专心打磨项目,其中关于谍战题材的剧本就推翻了五版。
偶尔被拍到在影视基地现身时,他手里握的不是通告单,而是标满笔记的导演分镜稿。粉丝们在超话中焦急催促他发布新消息,他只是在直播中笑着打哈哈。
当孙红雷全家移民澳洲的消息登上热搜时,网友们翻出他的IP地址,发现他时常“忽中忽澳”。今天晒着墨尔本超市的菜品,明天又出现在北京胡同嗦豆汁儿。
知情人透露,所谓移民其实是陪女儿读书。她申请了澳洲的私立学校,全家人轮流过去陪读几个月。这种中产家庭为了子女教育而在世界各地漂泊的现象,并不新鲜,但放在明星身上就成为了“退圈”的证据。
观众总说想看真正的演技,但热搜榜上永远是流量明星的身影。资本天天喊着剧本匮乏,挑演员时却先看粉丝数。孙红雷这类中年演员,成了“工具人”,需要镇场子时才被请来当演技标杆,平时连个合适的角色都难以找到。
归根结底,问题不在于观众不再喜欢老戏骨,而是行业把“担纲大戏”和“有粉丝数”混为一谈。当40岁的演员不得不依靠直播刷脸,当科班出身的演员需要给选秀新人做配,这不再是个别人的困境。
好演员的体面,不应是低声下气去争取角色,而是凭借实力站着演戏,让观众自愿为他的演技买单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